曹操

[日] 陈舜臣
第一章 光和元年 一 熹平六年(177年),曹操二十三岁,任顿丘令。 顿丘是东郡十五城之一。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郡秦置。去洛阳八百余里。”汉朝时,一里约为四百米,即东郡距离京城三百多千米。中国幅员辽阔,这个距离可以算很近了。从东郡到曹操的家乡沛国谯县,大抵也是这个距离。 曹操担任顿丘令之后,每每心血来潮,不是去洛阳,就是回家乡谯县。 “擅自离开任地,无大碍吗?”曹操去堂弟夏侯惇家拜访时,堂弟这样问道。 “不必担心,无人会过问。”曹操答道。 “你果真鲁莽!” “被你这个鲁莽之人说鲁莽,岂不有趣!”曹操笑道。 夏侯惇曾经一怒之下,将对自己老师不敬的人杀死。彼时他才十四岁。他因此被称为“烈性男儿”而使人惧怕。如今,曹操居然被这个有着“烈性男儿”称号的堂弟视为鲁莽,不由得苦笑起来。 “我们的部曲如何?可有松懈?”曹操问道。 夏侯惇挺起胸膛答道:“每日精心操练,不敢有丝毫懈怠,无须挂念。” “部曲”一词源自“营”“部”“曲”“屯”等表示编制的用语,取“部”和“曲”组合而成,主要是指武装集团。官军和私人武装都可称为部曲,但在当时,更多的是指私人武装。因社会动荡,地方豪族开始豢养私人武装。一说到沛国谯县的豪族,首先想到的便是曹家和夏侯家,并且两家有着亲戚关系,因此共同训练部曲。所以曹操才会说“我们的部曲”。 “有元让在,我很安心。”曹操说道。 曹、夏侯两家的部曲,由夏侯惇负责训练。夏侯惇,字元让。避开本名,以字相称,是一种礼仪。 “孟德兄,”夏侯惇说道,“我们这一族,就指望孟德兄在朝廷迁升,光耀门楣了。” “哈哈……我这肩上的担子重啊。” “孟德兄是本族栋梁,责任自然重大。与其偷闲回乡游玩,不如去洛阳广结达官显贵。” “许久才回乡一次,竟遭如此训斥……不过,元让,你要切记,比起洛阳的达官显贵,终是自家的部曲更值得信赖。不,应该说,如今的世道,也只有自家的部曲可信赖了。”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