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

孙犁 著 卫建民 编
序 眼前的一切,仿佛已跟我远离, 消失的一切,却又在化为现实。 ——歌德:《浮士德·献诗》 我读孙犁凡四十年,却是第一次编选孙犁的作品。 作家孙犁是以小说名世的。他的短篇《荷花淀》,中篇《铁木前传》,长篇《风云初纪》,早已奠定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牢固地位。经过时间的无情淘汰,他的小说珍藏在经典的宝库里,成为民族文化的代表。孙犁很珍惜他在抗战时写的小说——因为那是中华民族求解放的时代,是一代革命战士的青春,是明艳的“战火里的荷花”(汪曾祺以孙犁小说编写的电影剧本名称)。了解孙犁作品特色的读者,知道他的创作虽名为“小说”,但大部分小说都来自现实生活;孙犁,以现实主义的作家的身份站在文学之林里。从中学时代开始创作尝试时,他都是受社会现实的刺激,从亲身观察思考的、活生生的现实选择题材。他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尤其是受“左翼”文学的影响很大;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文学作品,是他一生追慕的最高峰。正是这个原因,他的小说是散文体的小说,更多的是散文的质素。晚年写的《芸斋小说》,几乎全是真人真事,属于笔记体散文。以史的观念写小说;以诗的境界写散文;以哲学家的冥想写诗,这就是孙犁的全部作品告诉我们的。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九年,孙犁仅仅出版过两本散文集,一本是《津门小集》,内容是他进城后深入工厂,讴歌新生的工业城市和工人阶级的新貌。解放后的城市生活是新鲜的、富有生机的。他从农村进入城市,以记者、作家的眼光,观察记录普通的劳动者。另一本《农村速写》,完全是他在河北农村体验生活时写的散文随笔。这一批如短笛牧歌的作品,有的是独立的成品,有的是再创作的素材。这两本散文集,字数少,本子薄,其中《津门小集》开启“百花”版小开本散文集的先河,已成为出版史上的佳话。我这次选编,主要选的是孙犁在一九七六年后的作品,也就是中国文学界发生的奇观:“衰年变法”的孙犁,晚年孙犁,或曰“后期孙犁”的作品。他早期的散文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