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利恒:一座小城的前世今生

[英] 尼古拉斯·布林科
图片 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验部门,成立于2014年3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上海译文出版社|Digital Lab 对于非虚构而言,时间就是真相 *** 欢迎关注上海译文·人文社科官方公众号 “非虚构时间” 了解更多非虚构出版的台前幕后 序 圣诞布丁 1994年12月,我带着一盒圣诞布丁第一次去伯利恒。对女友的父母来说,这应该算理想的礼物吧,尤其是在圣诞节,尤其是在伯利恒。莱拉的父亲安东·桑索尔是位数学老师,小个儿,浓密的头发直冲冲地竖着。她的母亲蕾莎则是个身材苗条、体态匀称的俄罗斯冷美人。两个反差极大的人在1960年代相遇于“莫斯科之声”(Radio Moscow),从此相守至今。安东那时在“莫斯科之声”上夜班,以此维系自己的博士学业。伯利恒是安东的故乡,令我不解的是,在那之前他从未见识过圣诞布丁。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这种布丁,于是开始大声朗读其中的各种成分。安东哈哈大笑。原来,布丁包含的所有原料绝大多数都可以在他的园子里找到,其余的部分则早就由阿拉伯商人像基督诞生的故事里运送金子、乳香和没药那样,依靠牲口驮队穿越沙漠运送到这里。标签上的布丁成分以及一些化学物质如下:无核小葡萄干、葡萄干、巴旦木、杏、无花果、肉桂、肉豆蔻、牛脂、鸡蛋、面粉、面包屑、樱桃蜜饯、橙子、柠檬皮、柠檬汁、柑橘油、柠檬油、糖浆、食糖及白兰地等。 这个故事与文化占有无关:将干果、糖、鸡蛋和面粉熬成深色球状的做法,无疑是天才的英国式思维。然而,这种软糯的圣诞味儿却融入了被漫山遍野果树环绕的沙漠城市伯利恒的某种基调。这条香料古道从阿拉伯半岛及更远的地方,运送着异国风味的产物一路北上。这种文化冲突——农耕者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塑造着伯利恒,并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我的圣诞布丁成分,分阶段送达欧洲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