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传(精装版)

罗银胜
第一章 故里家世 杨绛从小喜欢文学,如果她对什么书感兴趣,父亲就会把那本书放在她的桌上,有时他得爬扶梯到书橱顶层去拿;如果她长期不读,那本书就会不见了——这就等于谴责。父亲为她买的书多半是辞章小说,这些都是杨绛的最爱。 一 本书的传主杨绛的故乡在江苏无锡。江南名城无锡,自古便是富庶文明之邦。多少年来,这里风景如画,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杨氏家族世居无锡,在当地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用杨绛本人的话说,就是“寒素人家”,她的曾祖父、祖父的身份,无外乎书生、穷官,但都秉性正直,酷爱读书。 杨绛的父亲,名叫杨荫杭(1878——1945),字补塘,又名虎头,笔名老圃。杨绛在晚年曾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之约,撰写过《回忆我的父亲》。通过文中所记其父亲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看到清末民初一代知识分子为了中国的富强和近代化做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他那种追求司法独立、不畏强权的包公(当时也被称为“疯骑士”)形象,令人难忘。 杨荫杭于1895年考入北洋大学堂(当时称“天津中西学堂”,即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尽管他学习十分努力,但尚未毕业便被学校除名了。对于这件事,杨绛在文中谈了她所知道的经过: 据我二姑母说,我父亲在北洋公学上学时,有部分学生闹风潮。学校掌权的洋人(二姑母称为“洋鬼子”)出来镇压,说闹风潮的一律开除。带头闹的一个广东人就被开除了。“洋鬼子”说,谁跟着闹风潮就一起开除。一伙人面面相觑,都默不作声。闹风潮不过是为了伙食,我父亲并没参与,可是他看到那伙人都缩着脑袋,就冒火了,挺身而出说:“还有我!”好得很,他就陪着那个广东同学一起被开除了,风潮就此平息。 这时是1897年,可见杨荫杭从年轻时就形成了刚正耿介的性格。当年,他转入上海南洋中学,也是一所公费学校,由富商巨贾盛宣怀创办。过了两年,南洋公学遴选六名学生赴日留学,杨荫杭亦名列其中。 杨荫杭一行六人和其他各省派送的留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