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合璧

苏福忠
前言 1 这件事儿是我编辑生涯的延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我接手《莎士比亚全集》的编辑工作时,做了两件事儿:第一是把人文版的十一卷改为六卷,每卷前面都加了一个目录,以便读者任选一册都可以从中查到其他各卷里的剧目。这是十一卷版的最大缺点之一,是你想知道每卷里收了哪些剧目,只能在第一卷的目录里寻找。十一卷改为六卷,目的也只是为了方便读者查找以及往书架和书柜里摆放。本想把书做得古朴大方一点,美编室设计了古朴的图案,颜色却大红大紫。我去向美编讨教,他说:红色多喜兴,放在书柜里醒目,辟邪;再说了,让莎士比亚大红大紫,多好。他的话让我笑出了眼泪,心想人和人想的真是不一样。美编对了:平装印数两万,精装五千,很快脱销,好像一直加印到四万多才打住,在当时发行渠道不畅的情况下,真有点大红大紫的意思。当时编辑室的结论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但是,我非常想做的第三件事儿却不了了之。在编辑六卷版之前,正好南京师范学院外语系的桂扬清老师写来一封长信,说他因为教学需要,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人文版的《莎士比亚全集》,发现了几十处错误,开列了一份清单,希望我们再版时改正。之前我看过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爱尔兰史》,译者署名是南京师范学院外文系,译文很好,干净利落,文通字顺,我猜想也许有桂扬清老师的手笔呢。我借这个机会,建议找四五个能胜任的译者,每人五六个剧本,一个剧本校订费一千,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出半年就能把人文版再校订一次。如同我在出版社几乎所有的建议和选题一样,我的提议如草棒撞钟——没音。 然而,编辑是一种职业,接手《莎士比亚全集》时我已经从事编辑工作二十年了,敏感点积累了不少,比如人名、地名和剧名,随手一翻就能发现很多需要统一之处,比如佛罗伦萨还是弗罗棱萨,维罗纳还是维洛纳,考文垂还是科文特里,沃里克还是华列克,等等;丘比特还是丘必德,赫米奥妮还是赫米温妮,珀迪塔还是潘迪塔,布里斯特尔还是勃列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