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日] 宇泽弘文
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约四分之一个世纪,世界经济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虽然每个国家都遇到过各种问题,经历了经济上的波动,然而就世界经济整体而言,这25年可以说是稳定而充满希望的时代。 二战刚结束时,除了美国,世界上的多数发达工业国家几乎被战争毁灭,但这和政治民主化一起成为战后经济发展的契机。由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支撑起来的国际经济秩序推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很多由殖民地独立而来的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建设。而在社会主义阵营里,中国的经济发展让人惊叹,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也在平稳发展。 世界经济的稳定也使经济学领域出现了相对平稳、安定的局面。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过去作为危机理论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已被新古典综合经济理论同化,转变为增长经济学,成为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重要政策哲学。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诸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计划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资本主义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经济学共存,并以极其自然的形态维持着学术上的分工。 然而世界经济的平稳状态并没有维持多久。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循环机制看似稳定,在根源上却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其经济基础十分脆弱。社会主义经济以快速推进重工业为中心的成长方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都隐藏在深层,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出现在世人的视野里。 整个20世纪60年代,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其经济制度内部隐藏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发展成为事关体制生死存亡的危急问题。 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表现为美国经济低迷不振,以越南战争规模扩大为导火索,并在1971年尼克松总统推出新经济政策后达到顶点。在社会主义阵营,苏联1956年入侵匈牙利,1968年介入捷克斯洛伐克内政,都象征着苏联在经济上的巨大缺陷。 经济学思想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今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混乱。不仅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就连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失去了理论依据,陷入威信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