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个关键词读懂三国

[日] 井波律子
序言 关于“三国” 正史《三国志》 众所周知,有关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记载和演义书籍,影响较大的有两部:一部是正史《三国志》,另一部是历史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233—297年)原出生于三国时期的蜀国,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陈寿时年31岁。两年后(即泰始元年,265年),魏亦被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所取代,这一时期陈寿仕从西晋。至咸宁六年(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天下,陈寿始撰写《三国志》。 陈寿执笔《三国志》时,采用了司马迁著《史记》所创的文体“纪传体”和“列传体”。这是与人物传记并称的文体,“纪传体”的“纪”指的是皇帝的传记。 因《三国志》(全65卷)是记载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书,故其特色是由《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三部分构成。在该书中陈寿对魏、蜀、吴三国的地位并没有等同视之,他把魏国视为正统王朝,运用占整部书一半的篇幅对其进行记述。作为皇帝传记的“纪”也只运用在《魏书》中(在《蜀书》和《吴书》中,刘备、孙权等皇帝的传记全部是“××传”的形式)。 明明是蜀国人,却把敌国魏国视为正统,因而后世对陈寿的评价很差,他也因此被后人所诟病。然而,陈寿在继承魏国系统的西晋做官,从其立场上来说,将魏国视为正统可以说是理所应当的。另外,当时虽说是三国分立,但与分割中国南部的蜀国和吴国相比,控制了中原地区的魏国在政治和文化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这点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可以说,作为优秀历史学家的陈寿对三国的形势判断还是客观而冷静(理性)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他撰写《三国志》时把魏国作为正统亦是无可厚非。 不过,作为历史学家,不管陈寿多么客观、冷静,但其对被灭亡的故国蜀国所具有的惋惜悲哀之情还是很深刻的。他煞费苦心,运用微妙的笔触,将其对故国蜀国铭刻在心的思念,融汇于文字之间,这种心情流露的痕迹,在《三国志》中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