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中国历史

[美]魏斐德 著 [美]梁禾 主编
前言 魏斐德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知交。1965年我开始在伯克利大学当研究生,那年也是魏斐德做助理教授的第一年。对一个年轻的研究生来说,魏斐德是一个出色的导师,他具有一种罕见的综合力,他思想锐利,学术标准严谨,知识广博,具有驾驭多种语言的出色能力,还有不竭的精力及异常的幽默感。他遵循自己的典范,而他的学生们全都把他当成榜样,尽管我们同时也意识到我们中间的任何人都无以达到他那泰斗般的知识范畴。在课堂里,他散发着一种感召力,犹如我们凝视地平线的一道光芒。 作为他的学生、他讲课的助理及后来他的同事和好友,我切身了解到魏斐德的兴趣和他的知识深度。他的第一部论著《大门口的陌生人》,写鸦片战争后的广东,是他在第一年教学期间完成的。之后不久是他的思想史论著《历史与意志》,解析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洪业》,是一座研究明清朝代过渡期的学术丰碑。接着是他关于上海史和关于警察及民国时期的系列研究。他的学术研究范畴,在时间上涵盖了清朝衰落、“文化大革命”及现代化的当代,在空间上跨越了广东的民间秘密社团和团练组织以及东北长城外的边防将士。对于不熟悉魏斐德整个学术框架的读者来说,幸运的是,他的每一部重要著作都伴有相关的论文,它们以尖锐而综合的形式展示了其著述的要点。这套由梁禾女士编辑的文选《讲述中国历史》的价值在于:中文读者得以分享魏斐德那广博的学识和他那份睿智——当年它们曾如此感召了我们。 开篇《远航》及文选的第一章《中国与世界》,尤为重要。有人曾把魏斐德纳入强调“中国中心论”的一代美国学者之内,而这些论文则更加精确地展示出他曾如何强调在全球范围内来解析中国特殊的历史进程。对于魏斐德来说,仅仅指出中国的独特性远远不够,他渊博的学识很早就让他意识到: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性,含糊地指出“中国个性”特殊,并不说明问题。历史家的使命在于准确地分析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发展轨迹为何并怎样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