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尼采

[美] 约翰·卡格
图片 图片 图片 致卡罗尔和贝卡 绝大多数人,羊群一样的人,从未尝过孤独的滋味。 他们离开父母,就马上爬到一个妻子身旁, 安静地屈服于新的舒适和新的牵绊。 他们从不独自一人。 他们从不与他们自己交谈。 ——赫尔曼·黑塞 《查拉图斯特拉归来》,1919 序言 母山 去为你自己设定目标,去选择那些高贵而遥远的目标,然后死于对它们的追求中!我不知道有哪种人生的目的,能比至死追寻伟大而遥不可及的事物更好了。 ——弗里德里希·尼采1873年的笔记 登上科尔瓦奇峰花了我6个小时。这就是弗里德里希·尼采的山了。早晨萦绕在山间的夏日岚霭此时已尽散,于是下方一英里的山麓地带全都一览无遗。我在一块已被侵蚀得十分陈旧的花岗岩石板上驻足休息,打量着自己已经走了多远。有那么一刻,我的目光投向了位于科尔瓦奇峰脚下波光粼粼的锡尔斯湖,横跨整个山谷的湖面如蓝宝石制成的镜子一般,让在我看来已经雄伟得无以名状的山景又添了一倍纵深。继而最后的云雾也消散了,东南方的伯尔尼纳峰出现在眼前。事实上,我也并没有走得太远。伯尔尼纳峰是东阿尔卑斯山区的第二高峰,也是科尔瓦奇峰的“母山”,一条南北走向山脉的最高点,将两条巨大的冰蚀河谷从中切开。当28岁的约翰·科茨在1850年第一次登上其峰顶时,曾这样写道:“我们的心被严肃的念头占据了。大家纷纷用贪婪的目光打量着从脚下直到遥远地平线处的土地,身旁环绕着成千上万的,像是从一片光芒闪烁的冰海中拔地而起的山峰。身处如此雄壮巍峨的群山世界,我们的内心充满惊异和敬畏。” 那年我19岁。“母山”对我来说有种特别的魅力。无论远近,“母山”都是某个山脉中的最高峰,是其所有地质学上“子女”的发源之处。我被吸引到了阿尔卑斯山脉处的锡尔斯—马利亚村,在其智识生涯的大部分时光里,尼采都以这个瑞士小村庄为家。一连几天,我在他19世纪末遍踏过的山间游荡,接下来,同样是沿着尼采的步伐,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