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与历史观

[日] 岸本美绪
图片 图片 图片 序 在梁敏玲、毛亦可两位优秀的年轻学者的帮助之下,我的论文集得以用中文出版,与中国的读者们相见,对此我感到万分高兴,亦深感荣幸。谨此向两位学者、理想国的诸位、应允将中译稿收录其中的译者们、文章写作过程中的相关学会同人、最初刊载拙作的期刊与出版社,以及在本书的翻译出版上给予帮助的各方人士,表达由衷的谢意。 书中所收论文,大部分是这十年间出版的四册《明清史论集》中收录的文章。其中多数由梁敏玲、毛亦可在此次翻译而成,但也有一些文章此前已有中译发表,此次亦将译作收入。此外,还有第二、第三章等原本用中文发表,并未收入《明清史论集》的文章。在将文章收录进本书时,我没有进行内容上的改动,但出于研究状况的进展与文章的清晰化表达等需要,我在少数地方进行了最低限度的修改,还望谅解。 本书收录的文章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与“时代划分论”有关;第二部选取了日常的“风俗”;第三部以明末清初剧烈的变动期为中心,讨论国家意识与秩序问题;第四部是与所有权和审判相关的法制史论文;第五部则是以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文章。这些文章看似分散,但从我的学问生活来看,它们就如同一个树干上生长出的枝叶,其中流淌着同根的问题关心。此外,虽然这些内容分为不同的部分,但不同的部分中又散见共通的视角与论点——可谓枝头与枝头之间也彼此关联——这一点或许也能在阅读中感受到。 虽说这些文章有着同根的问题关心,但由于我走过的研究道路并非一条直线,这样的问题关心是在我的研究生涯中逐渐生长而成的。尽管已过去半个世纪,但我的研究是从清代的经济史,特别是从物价问题开始的。这是因为,在思考清代的经济发展时,我并非套用以欧洲历史为基础抽取出来的宏大理论,而是希望依据当时人的想法,具体地厘清他们如何因应变动的经济状况来选择自身的行动。说是“依据当时人的想法”,但要了解数百年前的人们在想什么,这对于外国的研究者来说并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