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郭建龙
致梦舞君 这是我们共同完成的第一本书 依然记得你抱病批阅草稿时的辛劳 你认真地订正着每一个字词 因你的意见才有了本书的终稿 楔子 一个僧人踢开的百年外交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一位汉地的僧人从大唐都城长安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万里的大冒险。这位叫作玄奘的僧人从长安出发后,躲避着官府的堵截,经过河西走廊、瓜州,九死一生穿越了大戈壁北上高昌,在那儿得到了高昌王麹文泰的礼遇。 逗留之后,麹文泰送给玄奘许多金银物资,并派人护送玄奘一路进入现代的新疆境内,到达位于中亚素叶城的西突厥叶护可汗处。叶护可汗又担负起接下来的行程,派人将玄奘一路护送,南下穿越了如今的中亚地区,直达位于现代阿富汗境内的迦毕试国。之后,迦毕试国派人与玄奘继续随行,将他送入了北印度,到这时,一路上的护送才告结束。 玄奘进入印度后,穿越了如今的巴基斯坦北部、印度的西北部和北部,最后到达位于印度东北部的那烂陀寺,开始了在印度的学习经历。 这一段历史是国人无比熟悉的,也创造了西天取经的神话。然而,即便是熟悉的历史之中,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情节。 人们通常认为,玄奘的旅行只是一个宗教事件,或者一个文化交流事件,却忽略了玄奘旅行的另一面:正是他,一不小心踢开了一场跨越数百年的国际大外交活动。这场大外交以大唐和印度的相互试探开场,伴随着尼婆罗(今尼泊尔)、吐蕃、东南亚海岛等地的卷入,却以强势崛起的“第三者”阿拉伯人占据中亚作为结局,在中国古代地理认知的最大宽度上,见证了三个巨大帝国的起起落落。为了理解这场外交运动,还需要回到原点,从那位僧人开始述说。 在玄奘私自前往印度的同时,一场不经意的外交试探,让唐太宗在玄奘还没有回国时,就知道了这个身在佛境的东土僧人…… 戒日王遣使 玄奘还在印度活动时,整个北印度恰好进入了印度古典世界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统治北印度的戒日王也被认为是笈多王朝之后最著名的国王。 在世界史上,亚洲两个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