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常职业档案

古潮先生
卷一 这门手艺,你学不来 章一 二皮匠 文凉蝉 一 芙蓉山背后一带有个鸭脚村,村东头的祠堂里埋着我太爷爷的一根针。 太爷爷出门干活总随身带着一个针包。这针包里头工具不少,但顶顶紧要的,却是一卷红色的线和两根银针。 红线叫“朱砂骨”,价格特别贵,估摸着是因为里头有些什么特殊的物质,总之,入肉后静置一段时间,渐渐便融合在皮肉里,再看不到线的踪迹。银针名叫“小纵横”,因为上头有一横一竖两条血线,工艺精湛,十分罕见。 小纵横我只在家里见过一根,另外的那一根,据说就埋在鸭脚村祠堂土下十尺的地方,用一个石头盒子装着。 那是太爷爷年轻时候的事情了。他经过那小村子,缝了点儿东西,结果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将他当作神仙一样看待,差点把他的模样都塑在祠堂里,要世代祭拜。 太爷爷不敢做这种逆天的事情,留下一根小纵横让他们睹物思人,随后不顾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的挽留,跑了。 其实挽留也没用。我太爷爷不敢近女色,也不能结婚生子。他收养儿子,儿子再收养儿子,一辈辈收养下来,就到了我爹这里。这辈分也不清不楚,太爷爷是好几百年前的人了,只因这三个字叫起来顺口,我便跟着我爹一起这样喊。 为啥太爷爷不能结婚生子?因为手上阴气重,损了子孙脉。 为啥阴气重?因为他用朱砂骨和小纵横缝的,不是布,不是皮,是尸。 二 太爷爷抵达鸭脚村的时候,没人知道他是二皮匠。 这门祖传手艺,我是18岁的时候才知道的。我爹从剧院下了班,翻翻日历,发现我那天成年了,便把我拉到一边,上起了历史课。 二皮匠这职业,其实就是缝合尸体。细细追溯起来,可能从战国时代就有了。打仗的时候,前线的士兵在奋力杀敌,后方的人则开始找二皮匠商量价钱:脑袋掉了,缝起来得多少酬劳;脑袋胳膊掉了,缝起来得多少酬劳;若是脑袋胳膊和腿都没有了,那可就麻烦了,没有十来只羊是决计不能办成的。 战事多的年月,二皮匠价格都高。为了能让家人留个全尸好再入轮回,无论二皮匠怎么漫天要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