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语言能力系统论

陈艳红
“国家语言能力与国别语言政策研究系列”编委会 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20年度后期资助 项目(编号:HQ 135-41) 主 编:戴曼纯 编委会:曹 佳 曹泽煌 陈艳红 丁剑仪 高 莉 何山华 李 丹 李艳红 刘景珍 刘长珍 潘巍巍 彭佩兰 王 严 张严秋 张 颖 顾 问:刘润清 李宇明 周庆生 黄 行 郭龙生 韩宝成 国家语言能力探索再添新视角——序《国家语言能力系统论》 国家语言能力概念源于国外学界,在我国引起热议。学者关于这一概念的解读有很大的差异,出现同一术语多种定义的现象。国家语言能力给人一种无所不包的印象。正因如此,关于国家语言能力及其建设的探索出现了多种视角。下面将从这一概念的缘起与演变做一个简略的梳理,阐述各位方家的切入视角。 国家语言能力和语言能力概念一样,缘起于语言学研究高度发达的美国,是学术研究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尝试,更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和外语教育、提高全民教育素质、保障国家安全的思想延续。20世纪末,美国学者Brecht & Walton (1993)从国家安全等利益角度提出为美国发展非通用语种的战略规划,文中提出国家语言能力(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需满足国家需求。他们认为国家语言能力的供给方包括联邦层面、私立教育机构、国内族群语言保护与提升项目、教学科研机构等五个方面。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供求关系是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核心,即根据预判,未来需要什么语言就发展什么语言、培养什么语言人才。数年后,Brecht & Rivers (1999) 在讨论美国面临语言问题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语言政策时也提及国家语言能力。他们区分了当下需求(demand)和潜在需求(need)、潜在能力(capacity)和当下供给(supply)。他们提出的战略市场力框架(the Strategic Market 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