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简史:哲学与心灵的迷宫

[美] 罗伊·索伦森
本书献给那些从没有一本书献给他们的人 有两个著名的迷宫,常常使我们的理性误入歧途:其一关涉到自由与必然的大问题,这一迷宫首先出现在恶的产生和起源的问题中;其二在于连续性和看来是其要素的不可分的点的争论,这个问题牵涉到对于无限的思考。第一个问题几乎困扰着整个人类,第二个问题则只是让哲学家们费心。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神正论》 无论在什么地方,只有我们实际地看到事物从其开端发展而来,我们才能获得关于事物最好的洞见。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前言 数学家将质数描述为数学研究的原子,因为所有的数都可以被分析为质数之积。我认为悖论是哲学的原子,因为悖论是规范思辨的基本出发点。 哲学是通过问题,而不是通过答案被整合而成的。基本的哲学问题产生于我们日常概念框架中的麻烦之处。这些悖论通过共同的问题以及对其不断积累起来的回答将一代又一代人联系在了一起。哲学通常的呈现方式要么以哲学问题为导向,要么以哲学史为导向。通过研习悖论的历史,我们有机会同时实践这两种方法。 本书被如下的人类学假说所指导:悖论产生发展自古希腊民间传说中的谜题——德尔斐神谕、基督教的教义问答(Christian catechisms)和哑剧猜谜游戏(charades)也都同源。与此对应,我将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讨论古希腊的哲学家。古希腊哲学家将不正式的口头辩论模式精炼为“辩证法”(dialectic),其最著名的体现就是柏拉图的对话集。古希腊人的创举在后世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产生了当代的逻辑学以及对于历史与科学的辩证理解。 悖论是那些会使我们在太多个好的答案之间无法决策的问题(或者伪问题)。当一条变形虫一分为二时,它是否就不复存在了呢?从一方面来说,生物体是可以在失去了一半身体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存活的。变形虫母体的唯一问题在于它过于成功:它所失去的那一半身体并没有变成无生命的组织,而是变成了另一条同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