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里走,安顿自己

[美]许倬云 著 冯俊文 执笔
谨以此书 致意九十二岁的许倬云先生 自序:为什么说“往里走,安顿自己”? “往里走”这一说法是我自己常常用的,但却从未给它一个定义。这次得到机会,我想给大家讲一讲。“往里”这个“里”字,用通俗的话来说,也许叫“心”,也许叫“脑”,但不能用今天生理学上的“心”和“脑”来理解,它们应该是哲学上的名称。它们是主导人性格最内在的一个总机关,这个机关把外来的信息组织在一起;组织好了以后,将信息存储在一个总的数据库里。这个数据库是你的心态,包括感觉、知识、理解,甚至包括智慧的总和。 往里走,就是往内心的探索 用通俗的话来说,我们平常说的有“心”无“心”,大概就相当于这里面所指的“心”。像明朝王阳明讲的心学,也相当于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心”,跟今天生理学上所说的“脑”,可能在功能上有重叠的部分,但是二者并不能等同。心和脑之间是有差别的:心,是感情跟感官转换的地方;脑,是以理性的思考为主。我是中国人,我照着中国传统的解释,把这种心态,这种往内心的探求,称作“往里走”。 在我所写的《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前半段讲的都是宇宙之间存在多少元素——这些元素和我们的生活、人生息息相关,能够影响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国传统的学问,就是把这些元素组织成为一套包括天、地、宇宙和人在内的知识系统。在书中,我也从饮食和中医两个角度做了更为具体的说明。这个知识系统中对世界的认知,最大的分类是“阴阳”的二分法,比如荤素、大小、燥湿、寒热等界限的划分。这种分类还可以不断细分、组合在一起,传统中国人借此分析和理解生活中观察、接收到的信息,甚至万事万物。 我举一个例子。董仲舒所认为的宇宙是一个从天到人的巨型系统,从外太空的各种星系到地球,到人的世界,到中国、中原乃至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在其中。这是从空间上的同心圆去划分的。也有从功能上的同心圆去划分的,如:功能级别最高的管什么,次高的管什么……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