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让日本人幸福了吗?

[日] 榊淳司
前言 楼房给日本人带来的正负面影响 对于日本人来说,“楼房”是什么呢? 这个朴实的问题就是本书的出发点。 对于日本人来说楼房是什么?或者说,楼房给日本人带来幸福了吗? 我先举几个令人遗憾的数字。 日本三十、美国五十五、英国七十七。 这是“住宅建后平均使用寿命的国际比较”,来自国土交通省的推测数据。简单来说,就是指住宅从建成到拆毁所经历年数的国际间比较。相对于日本的三十年,美国是五十五年,而英国是七十七年。 日本的住宅,包括木造的独栋住宅和钢筋混凝土的楼房在内,平均经过三十年左右就会被拆毁。请回想一下你身边的情况,你出生时的房子在哪里?现在怎么样了?想必很多人会说自己出生时候的房子已经被重建了吧。四五十岁的人,估计大多数小时候的家已经不复存在了。 为什么日本的住宅这么快就被拆掉重建了呢? 理由有很多。 首先,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楼房诞生以前,日本的住宅主要是木结构。据说欧洲人形容它是“用纸片和木头做的”。 的确如此。更准确的说法是“用纸片、木头和土做的”。这就是传统的日本房屋。 欧洲城市多为石头和方砖建造的住宅。在巴黎,两百年前的楼房至今还功能完好,仍有人住在里面。为什么日本就没有诞生出石头和方砖造的房屋呢? 原因在于气候和地震。 首先,日本的气候高温多湿,夏天如果不借助空调,高气密性的住宅是无法住人的。在没有空调的时代,如若住在这种房屋里,冬天倒是暖和,可是夏天就太热了。 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写道:“建造房屋要以夏天为中心。冬天哪儿都能住。热的时候,密不透风的住宅令人难以忍受。”大约从七百年前开始,对于日本人来说,房屋建筑就是以“适合夏天”为标准。冬季的严寒除了忍耐,别无他法。 司马辽太郎在《历史中的日本》中的《日本人的随意性》一文中,写有这样一段话:“我时常想,如果劝说18世纪的英国工人住进日本的皇宫,然后冬季领他们去京都的御所或者江户城的将军府的话,不出三日他们就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