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有美男

古人很潮 编著
序言 走近“颜控”时代 文/萧牧之 “颜控”当然不是哪个朝代的专利。 自先秦以来,各种有关“颜控”的故事,史不绝书。到了汉朝,西汉公孙弘“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戳中汉武帝的萌点,从此踏上仕途,一路做到丞相;东汉陆闳“美姿貌,喜着越布单衣”,又戳中汉光武帝的萌点,从此越布定为皇家贡品,成功拉动了地方品牌效应。往后历朝历代,从皇帝到普通人,不遗余力追求才貌德性兼美的,从来也不乏其人。 既然如此,为何唯独六朝(尤其魏晋),才在大众认知里,成为以“颜控”著称的时代,也难免令人琢磨。 个人浅见,这个时期“颜控”的特殊性,大概有如下几点。 第一,对颜值的执着,表现得更加热烈与坦率。 在先秦两汉大部分时间里,觉得一个人好看,可能最多不过赞扬他或她的容貌。但到了魏晋时期,仅仅赞扬,是远远不够的。 譬如曹魏名士荀粲,拥有一个有仪容、有修养、被曹植评价为“如冰之清,如玉之洁”的父亲,大约自己长得好,也想找个好看的相配,公开放言“女人除了容貌还有什么可取”,最终成功和非常漂亮的太太结婚,并钟情到太太去世,他也少年哀恸而亡。 譬如两晋名士潘岳、夏侯湛,年少时同车上街,招来无数路人围观,号称联璧;潘岳本人也曾经被市中妇女牵手围观、投赠,留下了“掷果盈车”的典故。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毫不介意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对美貌者的喜爱之情,甚至发生过妻子跟丈夫打趣,说自己当初如果跟小叔子结婚,生下来的孩子会比现在的亲儿子更好,丈夫也不以为忤的大尺度个案。 第二,在风度和皮相之间,选择风度。 譬如有个叫庾敳的人,主要活动在西晋时期。他身高不足七尺(约1.68米),而腰围非常惊人,看起来大约是个方的,并不符合任何一种长相“美”的标准。 当时的人也觉得他容止可观,因为这个人任性自然,风度独特,给人深刻的印象。 风度不好,即便长得美,也会有人表示不以为然,觉得浪费资源。至于怎么定义风度,那是由发表评论者学派和审美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