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年糕汤:暖胃暖心的餐桌故事

[日] 太宰治 [日] 织田作之助
写在前面 昔日的餐桌:日本巨匠作家笔下的味蕾物语 ◎廖秀娟(元智大学应用外语学系副教授) 本书中精选六位作家——北大路鲁山人、太宰治、正冈子规、冈本加乃子、堀辰雄、织田作之助——的作品,透过描写食物来展现生命的无奈卑微,或以暴食与呕吐的无尽循环来证明生命的存在,或以抽象与梦境来幻化食欲,或是如《寿司(鮨)》一般碎解食物来展示母爱,抑或以两碗红豆汤来呈现蝶子无可救药的痴爱执迷。借由这些作品的集结,将芸芸众生凡夫俗子们的贪、嗔、痴化作食物中的色、香、味,搭配鲁山人的精湛摆盘,在此华丽上桌! 太宰治:啤酒之心 在现代的日本,啤酒可说是最能代表日本餐桌的酒精饮料。“总之,先来杯啤酒吧!”由这句话即可明了,啤酒已经完全融入了日本社会,成为庶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这也容易让人忘了啤酒曾经是象征时髦风潮的舶来品。1853年随着美军黑船来袭,日本被迫开国、开港,横滨、神户、函馆等地因开港的缘故,西方饮食逐步引进,由黑麦酿造的啤酒也随之进入日本,悄悄地渗入了文学作品之中。 一提到啤酒,最有名的文学作品莫过于夏目漱石于1905年所发表的《我是猫》。故事中猫的主人,中学教师珍野苦沙弥,因为学生多多良三平凑巧带了四瓶啤酒来访,一伙人痛快畅饮,众人离去后猫舔着众人喝剩的残酒。虽然猫以溺毙收场,但是猫喝完啤酒后飘然忘我的快活感,倒也让爱酒人士心有戚戚焉。时间进入战争时期,对喝酒快活飘然感的描写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为了一解酒瘾而陷入的窘境与无奈。二战爆发后日本食物进口途径中断,物资大量缺乏,为了使有限的食物能够公平地分配,开始了配给制度,主食稻米以及调味料如味噌、酱油、砂糖、酒都受到严格的管控,因此以稻米为酿酒原料的日本酒,以及由大麦酿造的啤酒等酒类产量大减,形成了黑酒在黑市上流通的情况。 在太宰治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于酒的描写,不论是战前的《十二月八日》《佳日》《作家手札》,还是战后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