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日记

[英] 肖恩·白塞尔
图片 图片 文前插图 图片: “书店”(The Book Shop),西莱斯特·诺希(Celeste Noche)摄影 图片: The Book Shop永久店员“船长”,西莱斯特·诺希摄影 二月 那么我本人想不想当职业书商呢?总的来说,不想。虽然老板待我很好,我也确实在书店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乔治·奥威尔,《书店回忆》,伦敦,1936年11月 奥威尔不愿投身卖书行业可以理解。在外人眼里,书店老板多半缺乏耐心、偏执、厌恶交际——迪伦·莫兰在《布莱克书店》里把这一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而这好像(大体上)就是现实。特例当然有,许多书商并不是那样的。但很不幸,我是。不过,并非一直如此。记得在买下这家书店前,我还挺温顺友善的。连珠炮似的无聊问题,朝不保夕的资金状况,与店员和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讨价还价的顾客漫无休止的争论,害我成了这副模样。至于我想不想改变现状?一点也不想。 十八岁那年我回乡小住,准备整装去上大学,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威格敦书店”。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和一位朋友走过书店门口,断言它一年之内必定倒闭。十二年后的圣诞节期间,我回家看望父母,顺便想去书店里找本利奥·沃姆斯莱的《三场热病》。同店主闲谈间,我坦承我正在设法找一份喜欢的工作。他建议我买下这家店,因为他着急想退休了。听到我说没钱,他回答道:“你用不着有钱——你以为银行是干吗用的?”过了不到一年,在2001年11月1日,我三十一岁生日刚过一个月(算上那一天),这店归我了。接过他的生意前,我也许本该读一读乔治·奥威尔发表于1936年的文章。《书店回忆》里的记述放到今天依然真实,对于幼稚如我者更是逆耳的忠告:别以为二手书商的世界是一曲田园牧歌——炉火烧得很旺,你坐在扶手椅上,搁起穿着拖鞋的脚,一边抽烟斗一边读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与此同时,络绎不绝往来的客人个个谈吐非凡,在掏出大把钞票买单前还要同你来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