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蔷薇

[苏联] 帕乌斯托夫斯基
译本序 陈方 一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名字就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他和他的《金蔷薇》——一代人的枕边书,用“维罗纳晚祷的钟声”唤醒了无数人冰封已久的温情,用抒情、唯美、浪漫的文字与宏大叙事、理想主义的激情对话,为当时略显平淡的时代氛围注入了一缕如诗般温暖的微风。 帕乌斯托夫斯基一八九二年生于莫斯科,后在基辅度过整个青年时代。他的父亲是一个铁路统计员,本该精确、理性的他却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彻头彻尾的幻想家,是一个向往远方、渴望动荡生活的人,这种特质似乎也遗传到了儿子身上。帕乌斯托夫斯基早年生活漂泊不定,从莫斯科到基辅,从俄国腹地到黑海之滨的敖德萨,再从俄国南方到北方,他的足迹几乎遍及俄国,晚年则延伸至世界各地。伴随着时空路线的更迭,则是他丰富得让人有些眼花缭乱的人生轨迹:基辅大学历史系学生,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生,一战初期的前线卫生兵,电车司机,水手,渔工,记者,编辑……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才正式成为一名专业作家。 有必要特别提一提帕乌斯托夫斯基就读的基辅第一中学,这所学校由俄国外科医学之父皮罗戈夫创建,优秀的师资为学校营造了独特的文学艺术氛围。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同学中,最著名的要数布尔加科夫,这位杰出校友后来把话剧《图尔宾一家的日子》的情节放在了母校。在《文学肖像》中关于布尔加科夫的那一篇文章中,帕乌斯托夫斯基记录下了很多中学回忆。他说,第一中学和其他“那些单调乏味的俄国古典中学形成了鲜明对比”,后来“很多从事科学、文学,特别是戏剧工作的人”,如导演别尔森涅夫和作曲家利里多森斯基,都毕业于此。帕乌斯托夫斯基日后选择从事文学创作,或许也受到了基辅第一中学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创作始于中学最后一年,他在基辅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处女作《在水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在几家工厂当工人的间隙,他开始了他第一部中篇小说《浪漫主义者》的创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