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问题(第一辑)

〔美〕布鲁斯·布朗 〔美〕理查德·布坎南 〔美〕卡尔·迪桑沃 等
内容简介 《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出版社授权翻译。Design Issues是国际设计研究领域的著名学术刊物,主要刊载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批评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案例,在设计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设计问题》(第一辑)选译自Design Issues 2013年的重要文章,可以作为研究生的教辅读物和业界的参考读物,对于深化中国设计教育和提升设计实践水平有积极作用。 序 现代中国的设计教育,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末,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成立(1958年)和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1960年)成立为标志。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代,设计教育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改革,在理论上表现为“设计”概念的引入,实现“工艺美术”到“设计”的转换。此阶段,虽然对“设计”的内涵尚未清晰了解,但人们已经隐约意识到“工艺美术”和“设计”概念并不一致,开始接受“设计”(DESIGN)这个外来词。 第二阶段的改革开始于1990年代中期,在理论上表现为设计概念内涵的探索,把设计表述为“艺工结合”,或者进一步表述为“艺术×科学”。人们认识到设计既有艺术也有工学的属性,既是艺术表现也是科学创造。尽管如此,由于“工艺美术”的历史认知惯性,专业名称仍表述为“艺术设计”和“设计艺术学”,前者用于本科阶段,后者用于研究生阶段。“艺术”作为前缀或者后缀,对“设计”进行修饰或者延伸。这个阶段设计教育仍然以“造型”为主,但已经强烈意识到设计是多学科的交叉,艺术只是其中之一。为了适应国情而将DESIGN翻译为艺术设计或设计艺术,只能是权宜之计,或者说是一种过渡。直到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此阶段的改革达到高峰。“设计”前面或后面的“艺术”取消了。虽然设计学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