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与光

棽棽
作者简介 棽棽,云南昆明人。山东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复旦大学物理化学硕士。喜好神游四海,偶尔亦会逃离地球,却怎么也逃不开对宇宙设计的好奇。探索其间的乐趣,愿与你一同分享。 献  给 从12岁到120岁 所有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 第一章 波,还是粒子: 光的故事 光是生命体最为熟悉却又最为陌生的物质。它绵延亘古,穿越层层时空来到你我面前;它刺破浓郁的黑暗,所过之处万物无不心神摇曳,虚实交错间漾起圈圈涟漪;它无声无息、了无行迹,却又如同血管中跳动的脉搏,一旦消逝,大千世界亦将崩塌于不复。自从智慧的火炬点亮了宇宙一隅这颗祥云缭绕的蓝色星球,星球上一代又一代的探险家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从未曾停止追问:与我们朝夕相伴的光,它到底源自何方?竟是何物? 最初,在古希腊那帮思维漫步者中,有人提出了这样一种猜想:光是从眼里伸出的某种触手状物质,能够向着四方延展并攀附于各物体上。因此,我们看到某样东西,实际上是目光触摸到了它。但该结论很快就被先哲们那历经逻辑熔炉千锤百炼的头脑给否定:假若看见东西是因为眼球自带发光功能,该如何解释夜晚的存在呢?只要我们从撕开眼皮的刹那,时刻不停地释放光须,黑暗将无处藏身。“两眼泛光说”不攻自破,但光线形同触手这一想法并未就此销声匿迹。若干年后,一幅更具说服力的图景诞生了: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是因为物体表面散发的光须钻入了双瞳。如此说来,为了能被人类感知,周围所有的石头、树木都在悄无声息地制造着光芒?为了不被视而不见,每个生命也都必须努力使自己光彩夺目?新理论勉强能够解释光明的另一面——黑暗——的存在:只需令所有生物/非生物同时停止发光即可。不过,依据“实体泛光说”,搭建一间小黑屋倒是勉强可行,而若想泯灭苍穹,其难度大概不亚于创生三界吧。为了绘制无边的暗夜,难道寰宇设计师需要在一切物质背后都偷偷装上同一型号的亮度开关? 遗憾的是,还没等这群可敬的幻想家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