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大帝:欧洲之父

[意] 亚历桑德罗·巴尔贝罗
图片: 加洛林王朝男性统治者 图片: 加洛林帝国(本书地图系原书所附地图) 前言 帕德伯恩,公元799年夏 公元799年8月,法兰克国王查理率军在帕德伯恩(Paderborn)扎营,这里是刚被征服的萨克森地区的核心地带。营地里熙熙攘攘的是砖瓦匠和木匠。由卫队护送的货运马车,沿着泥泞的小道,日夜不息地将砖石和泥灰运到此地。还有一些建材由驳船从水路运抵。查理国王正在这片森林与沼泽之地建设一座新城。在这片异教徒刚刚皈依的土地上,此城将成为基督徒的桥头堡。城中的殿宇和教堂可与在亚琛的相媲美。但此时查理国王无暇思考城市的建设计划,甚至连他的军事计划也暂时搁置一边。他正焦急地等待自己的儿子查理归来。小查理此时奉命远赴易北河,与定居河畔地区的斯拉夫部族谈判。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教宗利奥三世此时突然驾临帕德伯恩。在教宗驾临之前,关于罗马城暴动的消息就已经传来。传闻说教宗被暴动者囚禁,并被挖去双眼、割掉舌头,而教宗随后在上帝奇迹般的眷顾之下逃脱了。 然而教宗到来之时,他的样子有些出人意料,因为他的眼睛和舌头显然还在原位。利奥三世解释说,是上帝的奇迹让它们长了回来。出于礼貌,在场的听众都表示深信不疑。查理国王却很难相信这位丑闻缠身的教宗。在教宗继位之时,查理就曾向他写过一封不合常规的信,劝诫教宗要谨言慎行,勿使他人议论。不过利奥三世毕竟是教宗,世人皆知法兰克国王是西方教会的忠实保护者,国王还是要竭尽所能地维护教宗应有的声望。只要没有充足的证据证实有关教宗的流言,查理就有义务去平息罗马的暴动,并在举世瞩目之下恢复教宗的权威,尽管查理并不愿这么做。 就在帕德伯恩的这个炎热又多尘的夏季,这场教宗与国王之间的会谈提出并充实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想法:当查理兵临罗马之时,永恒之城的民众会像历史上拥立奥古斯都和君士坦丁一样,拥立查理为皇帝。这样,法兰克人的国王将登基为罗马皇帝,跟君士坦丁堡的“巴西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