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文学课

朱自清 等
图片: 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全体师生合影 图片: 西南联大文学系部分教授合影 (左起:朱自清、罗庸、罗常培、闻一多、王力) 图片: 朱自清 图片: 游国恩 图片: 罗庸 图片: 萧涤非 图片: 闻一多 图片: 浦江清 图片: 西南联大临时校舍 编者的话 西南联大只存在了八年时间,却培育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一百七十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教育史上的传奇。传奇的缔造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强大的师资力量和自由的教学风气。 西南联大成立之时,虽然物资短缺,没有教室、宿舍、办公楼,但是有大师云集。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张荫麟、冯友兰等大师用他们富足的精神、自由的灵魂、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深厚的学识修养,为富有求知欲、好奇心的莘莘学子奉上了凝聚着自己心血的课程。 闻一多的唐诗课、陈寅恪的历史课、冯友兰的哲学课……无一不在民族危难的关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求知学子前行的道路,为文化的继承保存下了一颗颗小小的种子,也为民族的复兴带来了希望。 时代远去,我们无能为力;大师远去,我们却可以把他们留下的精神和文化财富以文字的形式永久留存。这既是大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应该一直继承下去的文化宝藏。 为此,编者特别策划这套丛书,从“文学课”“哲学课”“国史课”三个方面来展现西南联大的教育精神和大师风貌,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思想特点。 本书讲“文学课”。所选的各篇文章,在内容的侧重和表述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各位先生在教学和写作风格上各有千秋的结果。这一点,不仅体现了先生们各自的写作特点,更体现了西南联大学术上的“自由”,以及教学上的“百花齐放”。 在整理文章时,编者秉持既忠实于西南联大课堂,又不拘泥于课堂的原则。有课堂讲义留存的,悉心收录;未留存有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讲义,而先生们在某一方面的研究卓有成就的亦予以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