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鸟

[冰] 埃纳尔·卡拉森(Einar Kárason)
一九五九年二月,数艘冰岛拖网渔船于纽芬兰渔场遭遇风暴。这一事件是本小说的灵感之源,叙事与人物塑造则仅遵循虚构的法则。 乍一看去,将冰块凿下船身似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冰层看起来好似玻璃,实则坚若磐石。而当冰层积聚到了我们船上的这种程度时,它便再不像是孩子扔块石头就能击碎的那种薄薄的冰面,而仿佛成了一座形态万千、凹凸起伏的巨型水晶雕塑;它似是由一位灵工巧匠根据自己的美学品味创造而成,实则呈现出了这艘船的形状,当然首先还是那些固定在船身上的东西:操舵室前的巨大绞车被勾勒出来,线条粗犷而凸出,好似一座小山、一方雪坡;架在鱼箱周围的铁柱从甲板上耸起,兴许会让人联想到美国的摩天大楼;船舷上方的栏杆成了一面垒起的花园石墙;钢丝与支索平时的粗度连一位强壮的水手长的手指都不及,现下却也粗得同下水管道一般;两侧的网板架已然满是冰瘤,同样还有上层建筑以及救生艇甲板上的一切——其中就有我们要拿来救命的东西:救生艇。 船只最前部的鲸背甲板及其上的绞盘与起锚机,已然成为一座冰冠,就如同瓦特纳冰川的巴达本加火山一般。几年前“盖歇尔号”飞机在那里失事,人人皆以为事故中无人生还,可许多天后,人们发现了幸存的机组人员;而等到第二年春天,再去搜寻飞机的残骸与机上运载的货物时,机身却早已被越积越厚的冰所覆盖。还有美军派去接人的雪上飞机,也是一经降落便被牢牢冻住,最后他们只得把飞机留在那儿;人们在短短几个月后再次来到事故地点时,这架飞机也已然消失于冰面之下。 现在,“海鸥号”的船员们所要对抗的,正是这样一座越积越厚的冰川。每个人都穿着自己最厚实的衣服,脚踩齐膝的高筒靴,将防水服披在了最外面。有人抄着锤子,有人挥着扳手,也就是拖网渔船的船员们常用来旋拧和固定的工具;还有人拿着水管、松肉锤和砍肉刀。水手长的手里是一根大撬棍,陆上的人们管这东西叫“钢人”;而装备最好的人拿的是冰镐——别看它外观小巧。船上有两把冰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