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不立:无法开口求助的青年人

[日] NHK现代特写节目录制组
序言 便签纸上只写着三个字:“帮帮我”。 那是在“派遣合同期满”等致使生活穷困人群激增的2009年4月。我从未看过比这更令人痛心的文字。 留下这段文字的,是一名男性。他曾经在餐馆工作,孤零零地死在了北九州市门司区的家中。他死于饥饿,年仅39岁。 在供奉着母亲的佛龛前,双亲皆已离世的男子躺倒在被褥之上,任身体慢慢变冷。“帮帮我”的呼喊是写给亲戚的,而这封简短的信却被留在了男子的遗体旁边。 他至死都未向亲戚或朋友坦白自己走投无路的悲惨处境。 为什么?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成了我们此次采访的出发点。 得知男性孤独死的消息,是在2009年6月上旬。NHK北九州地方局在当日的新闻中进行了报道,我又吩咐负责警方新闻长达6年之久的首席记者都筑孝明先生去做面向通讯或电视节目的深度采访。都筑记者采访过无数案件,有着卓越的采访能力,站在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上做了大量采访。 我自2008年7月开始,以北九州地方局新闻采访部主任的身份全面负责记者采访事务。在北九州地方局就任两个月后,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世界经济萧条的“雷曼冲击”给日本的经济和就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汽车产业、制铁等制造业聚集的北九州市,也不断出现停止雇用非正式劳动者的情况。“如何保证就业,维持生活”对身在新闻现场的采访部主任和记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采访主题。 此时那名39岁男性的孤独死所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三十几岁,正值壮年,为何会发生这种事? 39岁。其实,我今年也刚好39岁。 我出生于1969年。还记得在小学的课堂上,学到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实现了飞跃发展时,我的内心满是骄傲。社会课参观去的是汽车工场。当时,日本汽车的产量增加,面向美国等海外国家的出口也在不断扩大。 我大学入学时,依旧处于泡沫经济时期,日本的大型企业在美国不断收购洛克菲勒中心、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等历史悠久的美国资本,“痛击日本”的风潮正盛。我本人是个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