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月

[日] 萩原朔太郎
译序 萩原朔太郎是日本著名诗人,在大正时代(1912—1926 年),他以前所未有的口语自由诗,打破旧制开创了日本近代诗歌的新局面,被誉为“日本近代诗之父”。他的第一部诗集《吠月》起初虽只自费印刷了约 500 本,却一鸣惊人,成为书市上的热门作品,并且得到了文坛巨匠森鸥外的盛赞。他诗歌中充溢的寂寥感、阴郁和时而怪异的情绪,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两首《竹》多次被选入日本教科书,具有相当的国民认知度。诗中描写的是在凛冬中生长的竹子,冻僵的青竹锐利地朝着天空生长。可是细读之后会发现,这两首诗并不像初读时那么积极向上。 其中一首节选如下: 竹子在阳光照耀的地上生长着, 青竹生长着, 竹根在地下生长着, 根越来越细, 根尖长出纤毛, 长出细弱如烟的纤毛, 轻轻颤动着。 在阳光耀眼的寒冬,青青的竹子生长着,而朔太郎的视线却怪异地停留在竹根上—那些在坚硬的土地中蔓延开来的细弱如烟的根。在对比之下,它们显得更加赤裸而可悲,似乎这才是他真正想要描写的东西。 在《地下的病容》中,同样是描写竹根,竹根与地下的病人的脸、老鼠的巢同时登场—朔太郎的诗中常常出现“怪异”的东西,艳丽的墓园、腐烂菊花的气味、云雀料理、蛤蜊的舌头、尸体…… 他的感受力怪异而适切,在《春天的实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不计其数的虫卵上, 春天已满满当当地膨胀起来, 对了,只要四处望一望, 就会看到到处布满了虫子的卵。 看看樱花的话, 樱花里也透出一片虫卵, 柳条上也是,毫无疑问, 就连蛾子和蝴蝶之类的, 它们薄薄的羽翼也是由虫卵构成的, 它们就那样,亮晶晶亮晶晶亮晶晶地闪光。 啊,这些肉眼不可见的 隐约的卵是椭圆形的, 它们挤在一切地方, 空气中充满了卵, 变得像打满气的皮球一样坚硬, 好好用指尖戳戳看吧, 所谓春天的实体大概就在这里。 在他笔下,春天是由亮晶晶的虫卵构成的,被虫卵挤得像皮球一样硬。想象这密密麻麻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