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蒂尔·兰波

[爱尔兰] 伊尼德·斯塔基
献给 莫里斯·鲍勒 赞赏和友谊 英格兰的诗歌研究仰赖他甚多 引言 所有研究兰波的人都会很快地到达一个迷雾重重的海峡,在那里,他们的想象和直觉似乎都无法为他们建起一座穿越迷雾的桥梁。关于兰波有三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当评论家面临着数不胜数的矛盾和复杂性时,能否从中为诗人画出一幅正确的肖像,并且让人们能够透过这幅肖像辨认出一个作为人的诗人,而并不仅仅是拼凑出一系列松散地捆绑在一起的抽象概念?第二,《灵光集》究竟是何时写成的?是在《地狱一季》之前还是之后?抑或是有一部分写在之前,一部分写在之后?每一个观点都有其充满热情的追随者,而《灵光集》的成书时间正是当下兰波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第三,是否有合理的解释来说明他为何在最鼎盛的二十岁时(或者说,二十岁上下时)抛弃了文学?之前最广为人知的观点是,这一切在他十九岁时就已经发生了;但后来又有人认为他可能在十九岁之后又多写作了几年。然而,一些现代评论家又已经回归到第一种观点中。 尽管兰波在其他人刚开始写作的年纪就停止了创作,他仍然是十九世纪末期最伟大的法国诗人之一,并在法国殖民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在他信仰艺术的日子里,他曾梦想着成为先知、天使,与上帝比肩,在他停止写作时,他却首先成了一个流浪者;最终,在他不再过家家似的相信自己受神圣指令驱使后,他成了一个在索马里海岸和埃塞俄比亚做生意的粗暴商人:他可能牵扯在奴隶贩卖的生意中,并且肯定参与了非法的枪支买卖。尽管他能践行各种各样的苦行,他同时也能在彻底的堕落中放纵。 要调和这所有的矛盾,并将它们焊接成一个连贯的整体是很困难的。法国评论家让·卡苏(Jean Cassou)认为,这种拼凑的工作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如果不在这些不同的元素中寻找联系的话,就无法真正把握本质。对一个人来说,真正的“我”是超越肉体整体性的,是一系列互不相关的品质的结合。在所有这些矛盾中,必然存在着某种共通。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