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之谜

周勋初
序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周勋初教授《诗仙李白之谜》论文集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嘱为作序。自愧学问弗如,勤勉弗如,成就弗如,声名弗如,岂宜遽相依傍?是以迟迟欲不应命,而终乃不能却者,以先生之诚切相督,且感于向晚之年,始纳交于白下,而倾盖有夙心之亲,一若平生之旧,实为难得而可贵,又岂不宜因而有所言耶? 夫太白以绝代之才,生盛极之世,其所挥洒,炳耀日月,而遭遇云霾,委屈尘壤,然其不朽于千古,则昭昭矣。逮及近世,乃有仰大鼻息效蚍蜉之撼者,曾令鲁斤辍运,澄月潜晖,而长江一浪,汰之如洗,述李之学,遂复仍兴,其中先生之所论撰,矫矫乎卓立于群贤之表,固不待愚之赞一词也。 然而,犹有所感。当太白之放帝京,尚得着宫锦,坐大航,散金邀月,慷慨高歌;而既绁浔阳,亦有援手大力相加,非仅举世无欲杀者,且有同声之怜,许以不朽。然而千载之馀,其才若学或有不甚相下,而遭逢之酷远有过之者,然而谁能为之援手而孰能声以相怜,岂非古今一慨而今又甚于古耶?惟其中默茹而静守,持志以修身者不知几千万也,是又皆有所不逊于太白矣。 愚于渡海四十年后,再至江南,一见先生,即知为千万中之贤者,其学术深厚,风度温醇,弥令钦敬,其后因缘数会,愈相契合,故不能不勉为之序,实以抒乱离忧患之感与夫相知难得之情也。亦愿世之研读先生精论宏篇者,于解悟太白生平之际,更多推求士君子处治乱之道,而思所以立己安人,则于先生所阐李杜文章千古之义,所获又不可限矣。 丙子秋日 杨承祖 拜序于台中东海大学 前言、文化背景———李白生平诸多疑难问题之揭示 研究历史人物,要想掌握他的特点,了解他的为人与风格特异处,办法之一,就是拿他和同时代的人作比较。假如他对某些事件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与众不同,甚至和周围最接近的人也不相同,那就必定有其思想上的原因。如再进一步深入考察,就有可能了解到他所接受的教育或其人生经历的其他方面均有其特异之处。这应当是历史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