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仙诗豪李白

郁贤皓 张启超
前言 李白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诗人之一。他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歌艺术成就,把中国的诗歌艺术推上了顶峰,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由于李白诗歌重在抒情,不著事迹,所以在理解上有诸多困难。20世纪70年代,我反思一千多年来李白研究的成果,惊讶地发现历史上对李白的研究与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从宋代到清代,李白诗的注本仅有四家:宋代杨齐贤《李翰林集》(今已失传)、元代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明代胡震亨《李诗通》和清代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一作《李太白全集》)。而且研究者一直未对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交游作全面、深入的稽考,浅尝辄止,还有许多错误,留下了很多谜。未能做到知人论世,因此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往往众说纷纭。于是,我决定把李白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之一,从考证李白生平事迹及其交游入手,运用“二重证据法”,即将纸上的材料与地下的材料结合起来研究,试图逐个解决李白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疑点和难点。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发表了一系列考证李白生平事迹和交游、对作品进行辨伪的文章,订正了前人研究中的诸多错误。例如:考出李白诗中的“卫尉张卿”乃开元时宰相张说之子,从而证实了李白开元年间到过长安,并在玉真公主别馆作客,这就推翻了以往认为李白一生中只在天宝初到过长安一次的旧说;考出李白诗中“宋之悌”是初唐诗人宋之问之弟,又是肃宗乾元年间营救李白出寻阳狱的宋若思之父,卒于开元二十九年前,证知《江夏别宋之悌》诗乃李白早年作品,订正了今人认为此诗是李白晚年流放夜郎时所作的错误;考明吴筠和李白在天宝年间均未隐居剡中,吴筠也未曾推荐李白入朝,推翻了自《旧唐书》以来认为天宝元年吴筠荐举李白入京供奉翰林的旧说,同时提出了玉真公主推荐李白的新说;考明李白诗中的“崔侍御”“崔四侍御”以及《泽畔吟序》中的“崔公”均为崔成甫,订正了前人将崔宗之与崔成甫混为一人的错误;考定黄锡珪《李太白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