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插图珍藏版)

[法] 司汤达 著 [法] 让·保罗·昆特 绘
译书识语 名著须名译。名译者,名家所译也。对广大受众,本书译者愧非名家;只在同行中,薄有虚名,恒以“没有翻译作品的翻译家”(traducteur sans traductions)相戏称。性好读书,懒于动笔,只译得《特利斯当与伊瑟》《列那狐的故事》及《栗树下的晚餐》等中短篇,《红与黑》为生平第一部长篇译著。朝译夕改,孜孜两年,才勉强交卷,于译事悟得三非:外译中,非外译“外”;文学翻译,非文字翻译;精确,非精彩之谓。试申说之: 一、外译中,是将外语译成中文——纯粹之中文,而非外译“外”,译成外国中文。此所谨记而不敢忘者也。 二、文学翻译,非文字翻译。文学语言,于言达时尤须注意语工。“译即易”,古人把“译”声训为“换易言语”之“易”;以言文学翻译,也可以说,“译”者,“艺”也。译艺求化,只恨功夫不到家。 三、艺贵精。但在翻译上,精确未必精彩。非知之艰,行之唯艰耳。 比起创作,翻译不难。难在不同言而同妙,成其为名译也。 罗新璋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四日 上卷 真实 令人难堪的真实 ——丹东 图片 第一章 小城 置万千生灵于一处,把坏的拣出,笼子里就不那么欢腾了。 ——霍布斯 弗朗什-孔泰地区,有不少城镇,风光秀丽,维璃叶这座小城可算得是其中之一。白色的小楼,耸着尖尖的红瓦屋顶,疏疏密密,星散在一片坡地上;繁茂粗壮的栗树,恰好具体而微,点出斜坡的蜿蜒曲折。杜河在旧城墙下,数百步外,源源流过。这堵城墙,原先是西班牙人所造,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了。 维璃叶北面,得高山屏障,属于汝拉山的一条支脉。每当十月,冷汛初临,维赫山起伏的峰峦,便已盖上皑皑白雪。山间奔冲而下的急流,流经维璃叶市,最后注入杜河,为无数锯木厂提供了水力资源;这是一种简易作坊,大多数居民与其说是市民还不如说是乡民,倒借此得到相当的实惠。然而,这座小城的致富之源,却并非锯木业,而是靠织造一种叫“密露丝”的印花布,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