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思想史

[日] 鹿野政直
图片 图片 图片 序言 与思想面对面 主题 我们在“日本近代思想”这一主题下讨论的,是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日本人创造的思想。这个时期虽然不足一个世纪,但在日本历史上却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 若按年代划分,这一时期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姑且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投降为止。当然,在明治维新以前,还有以佩里叩关为契机而开启的幕末时期,而日本投降后的战后日本甚至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这一时期,日本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变化。处于亚洲一隅的日本卷入世界市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日本化危机为机遇,革新国内体制,建立了近代国家(近来学界常使用“国民国家”这一用语)。与此同时,作为后发的帝国主义国家,它妄图称霸亚洲乃至世界,却在受到强烈抵抗后遭遇失败。“日本近代思想”所讨论的主题便与这段历史息息相关,即在创造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日本人是如何展开其思想的。 框架 “思想”这一词语,与多数词语一样,不免带有多种含义。话虽如此,但通常人们认为它是指“思索的内容形成大致体系后产生的结果”。词典中的定义也是大同小异,举一个例子来说,在《广辞苑》(1998年第5版)中,“思想”一词的定义是:“思考内容。特别是指经过系统归纳总结后形成的内容”。 这大致是惯用的定义,稍微细看,在“思想”这一词语中,被想象的框架是较为清晰的。一是,它指思考的内容。思索的活动被称作思维、思考,且若着眼于活动所具有的主体性时,它就相当于“精神”这一词语。二是,人们会设想出某种体系性。如果人们意识到思考内容缺乏体系性,通常会将其与思想区别开来,将它看作一种意识或直觉。但思想的体系性并不像哲学所要求的那种严密性、体系性,人们也会认为它包含了人生观、社会观等层面的不定型性(世界观则具有显著的终极性、绝对性特征,哲学色彩会比较浓厚)。 我们可以认为,在这种框架中,思想大致处于“能够思考的”位置。在谈到福泽谕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