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情感史

[英] 理查德·弗思-戈德贝希尔
雷蒙德·戈德贝希尔和罗杰·哈特。 谨以此书献给我两位已故的父亲—— 我想你们会喜欢它的。 引言 你感觉怎么样? 我的猫扎齐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气。通常,她表达愤怒的方式是一边拍打、追赶自己的尾巴,一边尖叫、咆哮或发出“嘶嘶”声。旁观者或许认为她只是不喜欢自己的尾巴,但我向你保证,这是她针对我的坏脾气。当我给她喂食迟了半个小时,或坐在沙发上属于她的专座,或犯下让天下雨的滔天罪行时,她就会这样做。当然,我家的猫可不是唯一一只会因主人的不服从而怒气冲冲的宠物。养过宠物的人,无论养的是猫、狗、兔、蛇还是其他动物,都知道,宠物能感受情感,而且一有机会就会表达。它们可能会生气、挑剔、示爱,这些情感经常同时出现。情感似乎在我们的动物伙伴体内自由流动,正如在人类体内一样。 但转折来了——宠物并不能体会情感。先别急于辩解“我的猫爱我”,因为不仅宠物如此,人类也不是生来就能体会情感的。大约两百年前,讲英语的西方人把一组感觉归到一起,这才有了“情感”这个新概念。“情感”是一个现代概念,一种文化建构。在19世纪早期,才有人提出“感觉是大脑的产物”这一主张。 根据语言学家安娜·韦日比茨卡(Anna Wierzbicka)的说法,有关情感的词汇中,只有feel(感觉)这个动词可以直接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但是你能感觉到的,绝不仅限于通常意义上的情感——你还能感觉到生理上的疼痛、饥饿、冷暖,还有触摸某物的感觉。仅在英语中,不同历史时期就用了不同的术语来描述特定类型的感觉。比如,“气质”(temperaments)是指影响行为方式的感觉;“激情”(passions)是指先在肉体上感知而后触动心灵的感觉;“情操”(sentiments)是指人看见美丽事物或行为不道德之人时的感觉。人们早已把历史上用过的这些概念大部分都抛诸脑后,取而代之以一个笼统的术语“情感”(emotion)来描述大脑中产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