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台词

[日] 斋藤学 [日] 木附干晶
前言 这本书的内容包括了我过去的几部著作,以及我担任心理健康顾问时和来访者沟通时说过的一些话。其中,有不少内容是我许久前写的东西,久到甚至我自己在读这些内容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真是我写的吗?”但是,将这些内容仔细整理排版好后再通读时,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这些确确实实是我会说出的话。” 这些连我自己都已记不清楚细节,甚至连主题、发表时间、侧重点都不甚相同的内容,完整地呈现了我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及精神科医生的成长轨迹和初心,因此这本书也算得上是一部包罗甚广之作。 这个初心,正是追溯一些心理问题的根源:许多人之所以会过上贬低、伤害自己的生活,并陷入毫无根据的自我惩罚情绪,就是因为放不下那些无用的罪恶感。 帮助我得出这个结论的,是几十年前我在日本国立疗养所久里浜医院遇到的酒精依赖者。当时的我刚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在面对酒精依赖者时,毕业进修时掌握的古典精神分析技法完全派不上用场。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像信赖名医一般将自己托付给不成熟(26岁)的我,托他们的福,我才有了今天的一点点成绩。事实上,我是在那很久以后才知道“理想化移情”和“自体心理学”等概念的,在那以前我完全是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索。因此,我的方法不是哪本书里教授的,而是在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在从事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点:容易紧张、不擅长与人交往、难以向人示弱等。无论是为了缓解紧张而喝酒摆架子的酒精依赖者,还是渴望获得“支配组织”的快感而埋头工作的工作狂,从无法以“真我”示人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社交恐惧。而隐藏于社交恐惧之下的是“妄想性”的自我惩罚情绪。这些成瘾者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我的眼神很伤人”或者“我对于他人来说是一个麻烦”之类的错误认知,正是这些错误认知在不断地责备他们、折磨他们。 正是受这些认知的影响,那些进食障碍者才不停地呕吐,因为他们在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