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记

许颖 丁援
序 我在武汉这座城市已居留70余年,情感可谓深切。丁援约我为其新著《武汉城记》作序,欣然领命,正是出于这份情感。此书是丁君团队第四本关于武汉城市和建筑的论著,不乏卓见。 我曾提出这样一个思路:一座城市“市龄”的确定,并非简单追溯出某一久远年代便可了事,而必须将其纳入该城市发生发展的历程中做系统考查。关于武汉的“市龄”,从武汉史的阶段性发展而论,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加以考证:第一,武汉地区最早建筑完备城垣的时间;第二,武汉地区最早出现城市建制的时间;第三,武汉地区的市镇以经济(工商业)为主要功能开端于何时;第四,武汉作为现代都会始于何时。 《武汉城记》的主旨,即在于对武汉由中古商业重镇转向现代大都会的百余年城建历史的系统梳理与发微探奥。不同于武汉近现代城市建设史的常见叙述逻辑,作者另辟蹊径,从城市规划和共享遗产的角度论述武汉近现代的规划历程,归纳在中国社会近现代转型的大背景下武汉城市的个性特色。 武汉的研究需要打通学科界限,需要中外历史与建筑规划的知识积累,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我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武汉的城市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是为序。 冯天瑜 2022年中秋前 自序 在“历史空间”中触摸城市 现代意义上的“武汉”从何而来?从地理格局上来说,武汉的“三镇鼎立”格局出现于汉水改道、汉口形成之后,其实不过500多年。在此之前,汉阳城与武昌(鄂州)城隔长江相望,双城并立的格局持续了千余年。临江而建的城池、屡毁履建的黄鹤楼、从江水中出现又终于并于两岸的沙洲和滚滚东逝的江水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强盛与衰落,也塑造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性格。 开埠通商、张之洞督鄂、辛亥首义,这是每个武汉研究者都绕不开的三个关键词,我们这本书也不例外。但是除了讲述这些,我们也试图关注一些细节,比如城市的设计、街道的尺度、建筑的风格、本土设计师的成长,还有一个又一个“历史空间”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