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乡中国:林登的故事

[美] 林登
自序 艺术的功能在于更新人的感知。 我们对熟悉的事物视而不见。 作家唤醒熟悉的场景, 仿佛施了魔法,我们从中看到新的意义。 ——阿娜伊斯·宁 2004年10月底的一天,天空飘着雨夹雪,我们全家离开威斯康星州的多尔县,计划先乘通勤飞机赶往芝加哥,再转乘长途客机飞往北京。母亲开车送我们去麦迪逊,泪水一直在她眼中打转。我们在机场紧紧相拥,将七个沉重的旅行袋搬上三辆行李车,里面装满了两个儿子在家学习一年所需的教材。 20个小时后,北京机场的到达大厅外,“的哥”们早已“虎视眈眈”地等待着前往市中心的乘客。他们对我们这个飞越重洋的外国家庭尤其感兴趣,卖力地将我们的一堆行李排列整齐。我不愿意讨价还价,直接同意了“的哥”的第一个报价,这让我的妻子瑾妮很不高兴。到酒店后,小男子汉们依然神经紧绷,我便带他们去了一家充满回忆的百货公司——老友谊商店,并请他们在附近一家万圣节主题的必胜客吃了晚餐。一名装扮成蜘蛛侠的年轻侍者招待了我们,把我们带到一处由“海盗”和“米妮老鼠”服务的餐位。“哇,爸爸,中国跟美国一样!”我的小儿子布莱斯(林源)说。小布莱斯(林源)当时并不知道,直到他和哥哥沙恩(林峰)第二年回美国探亲,他都没能再吃上西餐。瑾妮和我则很清楚接下来会发生的一切。搬到中国对我们俩来说就像回家——从1984年开始,我们在中国学习和工作了4年,然后回美国工作了15年——尽管对第二故乡充满深情,摆在我们面前的却不是一条阳关大道。 我们希望在中国创造一种全新的事物:一个可以真正成为文化和知识交流载体的文化中心,一处阿卡迪亚式的静修之所,能够让中外游客超越同质化的城市旅游体验,沉浸在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之中。我们希望与当地人民一起,共建一种文化自豪感。我们充满理想主义的信念与激情,这或许有些天真。在搬到中国之前,我们还无法向家人和朋友清晰地描绘这幅愿景,自己也不确定具体的细节。在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