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岁月

[英] 乔治·奥威尔
“在这儿人踪不到的荒野里,躺在凄凉的树荫下。” ——《皆大欢喜》 第一章 上缅甸乔卡塔的地方法官吴柏金正坐在凉台上。现在才八点半,但四月天的空气似乎凝固了,预示着今天将有一个漫长闷热的中午。偶尔轻风吹拂,令人顿生凉意,屋檐下吊着刚刚浇过水的兰花,迎风微微摆动着。越过兰花可以看到一棵棕榈树布满灰尘的虬曲的树干,直指热力逼人的深蓝色的天空。几只兀鹫在高得令人无法直视的天顶盘旋着,翅膀根本不需要扇动。 吴柏金直勾勾地盯着刺眼的阳光,眼睛眨都不眨,仿佛是一尊巨大的瓷塑雕像。他五十来岁,身材痴肥,最近好几年得别人帮忙才能从椅子上站起来,但是他那副庞大的身躯仍很匀称,甚至称得上好看,因为缅甸人不像白种人那样身材会下垂肿胀,而是呈对称的形状均衡地发胖,就像水果膨胀开来。他长着一张黄皮肤的大脸,上面没有一丝皱纹,眼珠子是茶褐色的。他的双脚——又粗又短,足弓很高,十只脚趾几乎一样长——没有穿鞋,而他那个不怎么周正的脑袋也是光秃秃的。他穿着一件阿拉干式的笼衣,点缀着鲜艳的绿色和洋红色的方格。这是缅甸人在非正式场合的穿着。他正咀嚼着从桌子上的一个漆盒里取出来的蒌叶,回忆着自己的生平。 吴柏金混得很成功。他最早的回忆要追溯到八十年代,那时他还是个赤条条腆着肚子的小孩,站在那儿目睹英国军队胜利挺进曼德勒。他依然记得看到那一排排吃牛肉长大的魁梧的外国人时内心的恐惧。他们穿着红色的军服,脸膛赤红,肩膀上扛着步枪,军靴沉重而有节奏地踏着步子。他盯着他们看了几分钟,然后吓得仓皇而逃。他幼小的心灵已经知道自己的同胞们根本打不过这群巨人。即便还只是一个小孩,他就已经立志要为英国人服务,成为以他们为靠山的寄生虫。 十七岁的时候他去考政府公务员,但他既没钱又没关系,被刷了下来。接下来的三年他在曼德勒迷宫一样、臭气熏天的巴扎集市打工,帮米铺记账跑腿,时而干点小偷小摸的勾当。二十岁的时候他幸运地干了一票勒索,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