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识

郭永秉
编者的话 经典常读常新,一代有一代的思想,一代有一代的解读。“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邀请当今造诣精深的中青年学者,为读者朋友们讲授通识课。希望通过一本“小书”,轻松简明地讲透一部中华传统经典。 本系列丛书由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主编,每本书的作者都是该领域的名家,他们既有深厚的学养,又长于深入浅出,融会贯通。每本书都选配了大量相关的图片,图文相生,能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希望这套丛书,能成为人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可靠津梁。 “光而不耀”的“巨著”《老子》 如果把《老子》看作是中国现存第一部成体系的哲学家著作,那么也就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系统性认知,是以《老子》为开端的。一百多年前,胡适先生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截断众流,以老子、孔子为中国哲学诞生时代的两位哲学家。老子的年辈高于孔子,所以,说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开山鼻祖确实并不为过。 在老子、孔子之前,当然也有很多称得上思想家、政治家的人物,他们立德、立言,成为春秋以后人效法、引据的典型;他们的言论本或有篇什记录,但后来大多散佚,经由春秋战国时代的君主、贵族、政治家、学者之口援引而被我们所知。从现存资料来看,这些人通常是遵循殷周以来传统政治秩序、道德法则以及言说方式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例如,仲虺(与老彭并称的商代贤臣)、史佚(周初史官)、周任(上古良史)、臧文仲(春秋前期鲁大夫)等先于孔子的著名贤人的箴言,都着眼于人伦、政治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 1.史佚有言曰:“兄弟致美。”(《左传》文公十五年) 2.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公四年) 3.昔史佚有言曰:“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国语·周语下》) 4.史佚有言曰:“因重而抚之。”仲虺有言曰:“亡者侮之,乱者取之,推亡固存,国之道也。”(《左传》襄公十四年) 5.仲虺有言,不穀说之,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