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雨落下

[美] 保罗·鲍尔斯
图片 班柯:今晚看来要下雨。 刺客甲:让它下吧。 (众刺客拔剑刺向班柯) ——《麦克白》第三幕,第三场 序 我从八九岁起,就一直被《麦克白》中一段简短的对白弄得神魂颠倒。班柯带着儿子从城堡出来,与站在外面的人随便说了一句,就要下雨了。他得到的回应——一阵剑光闪过,一个让人羡慕不已的四字句飞出,简洁而残酷:“让它下吧。” 后来我以这句话为书名写了这部小说。它最早出版于1952年年初,当时发生了预示着摩洛哥国际区必将终结的骚乱。因此,在出版之时,本书所描写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1952年3月30日之后的丹吉尔已经焕然一新。本书所描写的那个城市已经不复存在,书中发生的故事现在也已经不可想象。就像一张照片一样,这是一个发生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被某个特定时刻的光所照亮的故事。 这部小说的写作,是以一种或许称得上不同寻常的方式开始的。1949年12月,我在安特卫普登上一艘开往科伦坡的波兰货船。我们的船进入直布罗陀海峡的时候正值晚上,我站在甲板上看到了位于非洲西北角的斯帕特尔海角灯塔在夜色中不断闪烁着的光芒。在船转头向东航行时,我依稀看到矗立于老山之上的几间房屋的亮光。当我们航行到丹吉尔附近时,只见海面薄雾升起,只有城里灯光点点,射向黑暗的夜空。就在那时,我心中产生了一种不可理喻的强烈愿望:我要写一部小说,写一写这座国际化的小城。在此之前,我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我下到船舱,坐在硬邦邦的床铺上,提笔写下了一个场景,故事地点就设定在我们刚刚经过的那个悬崖底下。这并不是小说的开篇段落,但那个悬崖成了小说故事发生的基本场所,我把日后不同时间发生的故事情节都安排在了这个地点的周围。 笔记对我来说毫无用处,除非这些笔记在我写小说时能用得上。我知道我必须写出足够多的段落,将此作为我登上这片陌生土地之前我与这部小说之间的脐带,否则我就不能写成这部小说。当我们的船靠近锡兰的时候,我不知怎的突然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