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的故事盒子

[阿根廷] 豪尔赫·布卡伊
序|心理治疗中的故事和隐喻 本书的作者是完形学派(又称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医生,我多年来也是主攻这个流派的,不免对书的内容感到好奇。 打开书稿,翻到了正式的第一个故事:《初次会面》。 这个故事也不过一千二百多字,却一下子吸引了我。满满的古典完形气质扑面而来。让我们来细品其中的文字吧: 第一次去豪尔赫的诊疗室,我就知道他不是个传统的心理治疗师。克劳迪娅管豪尔赫叫“矮胖子”。之前向我推荐他时,她就提醒过我:“这矮胖子可是个特别的家伙。” 不由得想起那个心理治疗界三大高手面谈一个女抑郁症病人、“比拼”咨询水平的著名视频。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阿尔伯特·艾利斯严肃认真,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卡尔·罗杰斯和蔼温暖,只有完形疗法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克·皮尔斯胡子拉碴,和女病人格洛丽亚一起,边聊边抽着烟,吞云吐雾。那份无拘无束,那份不修边幅,那份不装专家,背后是满满的生命力量。这就是完形的价值观,追求自在、自由、豁达、真实。 ……我比约定时间早到五分钟,于是站在大楼前等了一会儿。 四点半,我准时按响门铃。听到有人开了锁,我推开门,径直上了九楼。 我站在走廊上等。 等啊。 等啊。 等! 等不下去了!我按响了公寓门铃。 开门的是个男人。乍看之下,他一身好似要去野餐的打扮:牛仔裤、网球鞋、亮橙色T恤。 “你好。”他说。必须承认,他的微笑立刻让我放松下来。 “你好,”我应道,“我是德米安。” “嗯,我知道。怎么啦?这么久才上来?迷路啦?” “不,其实没花什么时间。我到了,只是没按铃,怕打扰到你,万一你有客人呢。” “你‘怕打扰’哇。”他学着我的口气,担心地摇了摇头,接着又自言自语般补了一句,“所以,事情必须按你的想法进展才行……” 我顿时语塞。 这是他对我说的第二句话。说得也有些道理吧……该死! 这手法真的是太当下、太机敏了。而且小刀嗖嗖的,真是敢于下刀,一“刀”见血。 在“电光石火”之间,他点出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