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战国] 庄周 著 乙力 注译
出版说明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光辉灿烂,硕果累累,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华夏儿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骄傲和自豪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是中华文明成果的创造力源泉。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不仅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而且对我们处理各种社会事务也能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广大读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需求,我们编选了这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随身读”丛书。本丛书汇集经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著,选目范围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军事、教育等等。基本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个类别。 为便于广大读者对传统经典的学习和吸收,我们在编选过程中对古文原文采取了注释和翻译等处理方式,以消除阅读中的障碍。希望这套丛书,能让广大的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使个体获得启迪和教益。 前言 《庄子》,道教称为《南华经》。为战国至汉初道家庄子一派的著作总集,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作,由庄子及其学生著。 庄子(约前369—前286),哲学家,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汉书》避明帝刘庄讳称严周,楚庄王后裔,做过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不愿“为有国者所羁”而拒绝楚威王厚币迎聘,后“终身不仕”。著作有《庄子》。唐天宝元年(742)被诏封南华真人,宋、元皆有加封。 《庄子》一书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