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然热爱生命

[美] 丹尼尔·伯斯顿
献给我的父亲母亲 前言 当我一开始下决心写这本书时,我担心艾里希·弗洛姆的作品已经受到过多的或者说错误的批评。为了准确而批判地了解弗洛姆的思想,让他更容易被人所知,我想有必要厘清一些普遍存在的误解,即弗洛姆是一个天真的乌托邦主义者、天真的环保主义者,或者是所谓的精神分析美国化或庸俗化的共犯。然后我发现,要想有效地做到这一点,我得对弗洛姆的作品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探索那些在现存文献中经常被忽视或相对孤立地对待的各种主题。这个不断扩展的主题清单最终确定为:(1)弗洛姆的“弗洛伊德虔诚”以及他与卡伦·霍妮(Karen Horney)和哈里·斯塔克·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的不同;(2)弗洛姆在研究法西斯主义、权威主义和当代社会特征时对马克思、弗洛伊德和韦伯思想的综合;(3)他与马克思以及同时代的威廉·赖希(Wilhelm Reich)的关系;(4)弗洛姆对巴霍芬(J.J.Bachofen)母系理论的运用;(5)他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母系理论倡导者如卡尔·荣格(Carl Jung)、奥托·兰克(Otto Rank)和伊恩·萨蒂(Ian Suttie)以及客体关系理论家罗纳德·费尔贝恩(Ronald Fairbairn)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区别;(6)他与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如马丁·布伯(Martin Buber)、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路德维希·宾斯旺格(Ludwig Binswanger)和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区别;(7)德国启蒙运动和新康德主义思想对弗洛姆的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在他的早期即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阶段被埋藏,到他中年转向存在主义和政治理论时才又出现。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把弗洛姆归为一个新弗洛伊德主义者有多短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