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枝花

沈书枝
序言 那喜悦甚是繁华 大约是二〇一〇年春天,偶因一位编辑的约稿,我写了一篇文章,讲述小时候关于山的记忆。我出生于安徽南陵的乡下,村子四围皆是田畈与水塘,往上走两三里路,即是泾县地域,山便从那里起始。虽只是这一点距离,一年上山的次数便少很多,春天上山打蕨蕨禾子(蕨菜)、掐映山红,秋天打毛栗子,秋收过后,大人们清早上山砍柴,傍晚时分挑着沉沉一担青枝子回村,枝子端头树叶颤颤袅袅,把大路扫出疏疏的印痕。这一篇文章后来并没有通过,这却是我关于家乡的散文的起始,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发在了豆瓣日记上。 那时候我已经在豆瓣网玩了很久,豆瓣日记推出也已颇有一段时间,我见一些友邻们写文章,心里很爱慕,自己却不敢写,连把博客更新和豆瓣广播连接起来,都觉得很不好意思。那时我几乎没有写过正式的“文章”,偶尔在博客上写一点东西,都是日常生活里一点琐屑的记录。后来渐渐认识一些写得很好的朋友,如风行水上(高军)、苏枕书,还有一些不很熟悉的人,也写得好看。我见他们的文章,心里实在欢喜,尤其风老师的,所写内容常有与我少时经历相似或相通的地方,心里情感涌起来,按捺不住,就试着自己也写一点。这才有了写“成篇”文章的意识,慢慢地有一些人看,人总是害怕寂寞的,有那么几个朋友鼓励,竟就零零碎碎地写下去了。 而另一件很可珍惜的事,是同时在豆瓣上认识了一些懂得很多植物的朋友。如今我能略识一些草木之名,全赖这些朋友最初的启发。宋乐天、阿蒙和其他一些友人,都对我影响很大。尤其是乐天,那时她拍了许多浙东乡下植物的照片,也写了很多关于植物的日记,无形中使我理解一种观察与接近自然的方式,四时节序的流转,城市中随处可见的花草,从萌蘖至开花至凋零,每一时间里不同的模样与特点,都是耐人寻味的东西。最普通的小桃花临水的姿态,栀子的香味与梅雨的雨水,端午的菜场门前,老人们提着艾与菖蒲走过,风吹过苎麻叶子,显出它的“天青地白”(苎麻叶正面青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