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腾讯研究院 等
序言一 腾讯研究院院长 司晓 即使我们可以使机器屈服于人类,比如,可以在关键时刻关掉电源,然而作为一个物种,我们也应当感到极大的敬畏。 ——阿兰·图灵 人工智能再一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距人工智能这一概念首次提出来已经过去了六十年。在这期间,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三起两落。2016年,以AlphaGo为标志,人类失守了围棋这一被视为最后智力堡垒的棋类游戏,人工智能开始逐步升温,成为政府、产业界、科研机构以及消费市场竞相追逐的对象。在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和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下,人工智能的企业、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已经到来,这是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更先进的算法、大数据、物联网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不仅继续探寻有望超越人类的“强人工智能”,而且在研发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各种人工智能应用(所谓的“弱人工智能”)上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一方面,人工智能异常火热。另一方面,大众与专业人士之间、技术研发人员与社科研究人员之间,在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上存在深深的裂痕。正是由于这一认知鸿沟的存在,很多时候,人们彼此之间谈论的人工智能其实并非同一概念。这常常导致无谓的争执和分歧,既无助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利于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的真正社会影响。 伊隆·马斯克和马克·扎克伯格关于人工智能威胁论的辩论,代表了两种典型的声音。一边是公众舆论对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可能失控、威胁人类生存的未来主义式的担忧和警告;另一边是产业界从功用和商业角度出发,对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的持续探索,在自动驾驶、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很多技术研发人员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超越人类,威胁论是杞人忧天。 回顾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计算机、机器人等人类手中的昔日工具,正在成为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自主性的能动体(Intelligent Agent),开始替代人类进行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