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法(第二版)

潘绥铭 黄盈盈 王东
第二版序言 十年前,我们出版了《论方法》(2011)一书。初衷是在中国社会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对研究过程的诸多环节进行分析与讨论,试图在偏重理论抽象的方法论与讲究技术细节的具体方法之间找到一条“论方法”的路径。我们希望把研究方法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在以译介式教科书为主导的方法领域,实践结合中国社会背景的、切身且反身的方法学研究。过程展现、经验与教训、困惑与反思,都铺陈于笔端。不敢说有多成功,至少作为作者我们是坦诚的。而以自身经历与具体案例为根基的接地气与原创性,也是这本书吸引读者,尤其是学生们的主要特点。 我们对于《论方法》的定位不是教科书。无意去“教”别人如何做调查,而是想以自己的调查经历为例,打开方法与研究过程的“黑匣子”,审视知识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细节,包括大时代的影响、多主体间的各类互动、研究者的社会位置与主观偏好,以及研究中的诸多偶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祛魅的过程,也唯有此,我们自信才能更好地触碰这个复杂的经验世界,了解他人,并熟悉自己。 以上的整体认识与定位在十年之后依然成立。这也是我们在出版社的推动之下,希望再版的主要原因。当然,在这十年里,无论是我们的生活与工作,还是方法学的研究生态,都发生了不少变化。 2014年,第一作者潘绥铭退休,第二作者黄盈盈继续开展艾滋病、性/别与身体领域的经验研究,也一直在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本科与硕士生开设定性研究方法的课程,对社会科学界有关方法的讨论保持着近距离的观察,并且持续地撰写相关的论文。第三作者王东从学生变为老师,在所任职的首都师范大学给学生们开设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课程。而并没有出现在作者之列的王文卿,则在第二版的修订过程中给我们提供了无私的建议。2017年,我们师门的十余位兄弟姐妹一起写作,出版了《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这期间,还有很多朋友(包括课上的学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督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