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兰登口袋本·见字如面:艺术(中英双语)

[英] 肖恩·亚瑟
图片 图片 2009年,一个庆祝书信这种老式通信方式的网站“lettersofnote.com”上线,“见字如面”计划随之诞生。从那时到现在,该网站已被访问超过一亿次。《见字如面》的第一卷于2013年10月出版。同年晚些时候,我们又举办了第一次“书信现场”活动,让世界顶级表演者为听众们现场朗诵精彩书信。 从此,“见字如面”和“书信现场”这对“孪生姐妹”并肩成长,前者火遍全球,后者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标志性场馆举办:从伦敦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到洛杉矶的王牌酒店。 如欲获取更多详情,可访问“lettersofnote.com”和“letterslive.com”。现在,“见字如面”的最新系列还有了音频版可供收听。我们的朗读者阵容人才济济,选自广受好评的“书信现场”演出的固定表演班底。 一封信是一枚定时炸弹,是一条瓶中信,是一句咒语,是一声呼救,是一则故事,是一段关切的表达,是一次爱的递送,是一种通过文字互相联结的方式。今天,这种简单且非常大众的艺术形式仍是一种有力的沟通手段。不管我们正经历什么样的技术革命浪潮,书信都不会消失,它会像文学一样永远存在。 前言 把这本书想象成一个画廊。 或者不如说,一个可以放进你口袋的私人画廊,没有规则可言。没错,你可以触摸展品。你当然可以开着闪光灯拍照。不,你完全无须轻声细语。在这个画廊的墙上,可以看到三十封值得阅读的信件,其中每一封都以某种方式照亮了艺术史上的不同时刻,而这都是为了供你欣赏。这些信中的大多数,但不是全部,出自古往今来的艺术家本人笔下——艺术家们暂时放下铅笔、画笔和凿子,以文字为媒介来创造让我们得以一窥艺术世界的窗子,接下来你就将透过这些窗子张望。 就像艺术经常可以做到的那样,这些信件中的一些成了通向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入口。正如康斯太布尔的《干草车》会立刻把你带到19世纪一个宁静多云的日子里的斯托尔河畔,战争艺术家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