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理由
[澳] 格雷格·伊根
两个宇宙的探索者
陆秋槎
澳大利亚科幻作家格雷格·伊根生于1961年,拥有西澳大学的数学学位,毕业后曾短暂进修过电影制作,之后进入医院从事编程工作。这些专业背景为其日后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也奠定了硬核的风格。早在1980年代,伊根就已经发表过一些作品,成为专职作家则是在1992年,笔耕至今,已产出了十余部长篇和百余部中短篇。不仅数量惊人,质量也足以代表当代硬科幻的最高水平。
伊根的创作方向大抵有二,不妨概括为“内在宇宙”与“外在宇宙”。前者大多是在展现技术或科学假说对人性与主流价值观的冲击,以及个人面对冲击时的反应。后者则往往牵涉到宇宙论层面上的基本原理,或是假设与地球生物迥异的外星生命形态。在中短篇领域,两类题材可谓平分秋色,都有足以成为代表作的名篇。其长篇创作则更多着眼于“外在宇宙”,如以物理法则截然不同的世界为舞台的“正交”三部曲,以及号称科幻史上最硬核的《修尔得的阶梯》,皆是如此。
如今放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自选集中,“内在宇宙”题材的中短篇占到了压倒性的多数,或许是因为伊根认为长篇作品更能体现自己在“外在宇宙”领域的成就,割舍了一些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如《科幻世界·译文版》曾刊载过的《普朗克深潜》)。不过,入选的几篇也足以让读者一窥其堂奥了。
若要用一个词来归纳格雷格·伊根的创作风格,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会选择“硬核”。这种硬核不仅体现在点子方面,也关乎其写作手法。伊根的作品大多牵扯到数学、物理、生物、医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题材本身就极具专业性。为了包装这些点子,伊根又不断抛出大量术语,使人目不暇接、始终处于似懂非懂之间。
另一方面,在这些硬核的部分之外,伊根的行文精准而细腻,任何人都能流畅阅读,这是许多硬科幻作家所不及的。他的中短篇大多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往往会有详尽的心理描写,这部分内容又极具代入感和感染力。大段的技术细节与心理描写交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