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诗集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导言 像乔伊斯一样,纳博科夫首先是位诗人。在自传《说吧,记忆》 (一九六七年)里,他告诉我们,“狂暴的写诗的痴迷最初将我攫住是一九一四年的那个夏季。”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写了几千首诗。多年后,他曾带着几分温柔几许厌嫌忆起这些诗。在一九七〇年结集的《诗与题》的前言中,他写道:“半个多世纪前,少年的我‘泻’出那些诗……离奇的常态。”这些早期诗歌大多未曾见诸报章,虽然在纳博科夫一家还在俄国时,曾有几首诗收入了他在一九一六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诗集》 [Stikhi])。一九一八年,又有几首诗编入他与校友安德烈·巴拉绍夫的合集中。十月革命后,一九一九年,纳博科夫一家流亡西欧。不过,纳博科夫并没有中断写诗,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二年,他先在剑桥读书,随后至柏林与亲人团聚,在那里,俄罗斯流亡文学方兴未艾,纳博科夫投身其中。在当地的俄文出版物上,纳博科夫为自己的诗找到了发表园地,个中尤以他父亲创办的面向寄居柏林的俄国流亡者的杂志《舵》为最;随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他的三十六首诗集为一册,书题《一簇》,另外一百五十六首诗则于一九二三年一月结集为《天路》。 一九二六年,第一部小说《玛丽》发表后,纳博科夫诗作数量明显减少,他的抒情冲动很大程度上注入了小说。毕竟,纳博科夫与詹姆斯·乔伊斯、马塞尔·普鲁斯特、塞缪尔·贝克特比肩而立,跻身伟大的现代主义者之列,他们彻底革新了小说,令其蕴满诗性。其实,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俄文小说《天赋》 (一九三七至一九三八年以连载形式刊出,一九五二年定稿出版),这部虚构的半自传作品,讲的就是青年诗人费奥多尔成功转型为小说家的故事。不过,一九二六年后,纳博科夫依然在写诗,量不如早期多,但其趣味和个性却足以弥补这一缺憾。这些诗与他的小说有同样的思想、主题,相得益彰;其实,纳博科夫这些新的诗作中很多都与他的短篇小说一起收入了一九二九年出版的诗文全集《乔尔布归来》。 《乔尔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