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货币政策

[美] 本·伯南克
导读 一本了解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历史演进的好书 徐忠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会长 《21世纪货币政策》一书的作者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伯南克。伯南克与其导师斯坦利·费希尔(曾任以色列央行行长和美联储副主席)均是学者兼中央银行家。伯南克在其导师启蒙下对大萧条的成因特别感兴趣,提出了金本位下货币紧缩导致了大萧条的观点;正是对大萧条的深入研究,使伯南克充分认识到金融因素在经济发展和波动中的作用,很早就提出并探讨了“金融加速器”理论。2002年,伯南克加入了美联储理事会,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他刚好担任美联储主席,结合大萧条与货币史的研究,伯南克果断实施QE(量化宽松),推出前瞻性指引,带领美国走出了危机。尽管书名是《21世纪货币政策》,但是本书内容涵盖了美联储的产生、运作和演变,以及历任美联储主席的决策,同时作者作为资深的学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讨论了自然失业率、中性利率、奥肯定律、长期停滞、全球储蓄过剩、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等学术概念。总之,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对于了解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演变非常有价值,适合不同背景人士阅读。 除了受货币政策理论和认识的变化,以及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美联储主席在货币政策决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美联储的百年历史来看,其中既诞生了沃尔克、格林斯潘等获得世界赞誉的中央银行家,也有伯恩斯等产生较大争议的美联储主席。不同美联储主席的风格不同,对货币政策的认识不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成败,有几条线索可以关注。 一、美联储主席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操作的方向 从美联储百年货币史来看,货币政策决策要有理论基础,美联储主席对货币政策的认识至关重要。大萧条时期美联储没有很好地认识到,金本位下可能导致货币紧缩与经济通缩。伯恩斯时期将通胀成因认为是成本推动的,而非需求推动,认为通胀和货币没有关系,在货币紧缩和宽松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