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支配的占有欲

[英] 布鲁斯·胡德
献给我的律师兄弟罗斯, 尽管他的职业专注于所有权, 但他仍是我认识的最慷慨的人之一。 译者序 人生所求不应在所有 一本书有益且有趣,便可谓好书。《被支配的占有欲:为何我们总想要更多?》正是这样一本好书!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地阐释了所有权心理如何塑造并控制我们人类的行为,令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拥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心智中最强大的概念之一。“得寸进尺”“得陇望蜀”形象地描绘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人们为何总想要更多,总想不停地占有呢?为什么同样是获得一只手表的所有权,但名牌手表(如劳力士)却比普通手表更令人快乐呢?所有权从何而来?为何它如此抽象却连孩子也能理解并且运用自如呢?很显然,许多人一味地追求所有权,却并没有真正地去思考过这些问题。 《被支配的占有欲:为何我们总想要更多?》作者是屡获殊荣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斯·胡德。他在书中为我们清晰地阐述了所有权这个概念,人们如何习得“所有权”,为什么需要拥有所有权,以及人类为什么在这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能力。这些问题的探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旦你明白了所有权观念源自童年时代,那你将会知道应该如何理解他人以及如何教育孩子;一旦你知晓拥有某件东西并不仅仅是完成交易那么简单,那你就能发现自己的弱点是如何被他人操控的;一旦你理解所有权是自我的延伸,那你或许可以提升涉及自身利益时的谈判能力。 人类天生具有竞争性,我们进行自我-他人比较的一个明显的方式是基于我们拥有的东西。想要拥有更多的欲望正是由我们和竞争对手之间在所有权上的相对差异所驱使。所有权这个概念是从人和动物最原始的“占有”发展而来。我们对所有权的态度主要与个人身份和社会公认的隐性规则有关,始于婴幼儿直至成年。 所有权造成了不平等,并通过特权继承的优势,使社会中的不公平被固化。然而,道德的存在又可以让拥有较多资源的人与拥有较少资源的人进行分享,人的天性和…